生命在于运动,由于时间充裕,很多老人经常参加登山、太极拳、广场舞等各种运动项目。 按理说,这些老人的身体状况应该比同龄人要好,然而事实上,这些经常锻炼的老年人中,很多人还是会生病,这是啥原因呢?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说一说。
锻炼时间是否合理?
很多老人都有晨练的习惯,只要身体允许,晨练适合任何年龄的人,睡了几个小时,早上醒来后,人体的各种机能还处于半休眠状态。 晨练有助于快速激活身体状态,刺激神经中枢,使人精神一整天,同时,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早晨的太阳升起是阳气生长、强身益气的好时机,有利于改善血氧循环,放松身心。 强筋活络,调节血压。 但是,很多有晨练习惯的老人,黎明时分出门锻炼。 事实上,在早上太阳出来之前,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,很难呼吸到新鲜的氧气。 另一方面,晚上睡觉后,早上人体的血液粘度比较高,流动不畅,清晨运动很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。
建议50岁以上适合7-9点晨练,适合晨练的模式有慢跑、体操、太极拳、羽毛球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注意不要在早上空腹运动。
运动以外的饮食是否跟得上
有的中老年人每天要花几个小时锻炼身体,但是随便吃点就很容易了。 偏食、多食、爱吃剩饭等现象十分普遍,事实上,合理的营养和饮食是提高老年人健康、预防疾病、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之一,营养不当会影响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,降低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。
运动固然重要,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,营养更为重要! 要运动,就要更加注意营养的摄入,老年人除了适度运动外,还应注重饮食疗法的补充。 合理丰富的饮食可以增强体质,补益气血,使身体各器官随时都有充足的血液供应,从而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,延年益寿。 不过,这里所说的膳食补充剂并不是给大家盲目的补充,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合理饮食。 这意味着,首先需要有多种食材,并且需要按适当的比例搭配,然后才能合理烹调,合理分配到三餐中。
根据老人的体质,应该注意以下几点:
1.吃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
尝试在日常饮食中吃柔软、腐烂、易消化的食物,随着年龄的增长,大部分牙齿已经摇晃或脱落,难以咀嚼,所以食物要切碎、煮熟、软化以利于消化吸收,坚硬的食物不宜食用。
2.营养均衡,不偏食
有的老人一天只吃三顿素,或者长期只吃某些粗粮,其实都不好。 蛋白质、脂肪、糖、维生素、矿物质和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,这些营养物质存在于各种各样的食物中。 为了平衡营养的吸收,保持身体健康,各种食物都应该少吃。 专家建议,每日主副食应保持在10种左右,每周吃25种左右。 多样化的饮食可以确保营养平衡。 一旦长期偏食,就会造成某种营养缺乏而导致疾病。
3.少食多餐,适量进食
由于胃肠道功能下降,老年人一次吃的食物较多,食物不易消化吸收,少食多餐,每天4-5次,这样既保证了所需的能量和营养,又可以让食物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,首先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,米饭和面条比一般成年人少吃; 其次,脂肪对心脏和肝脏都不好,所以要少吃。 另外,老年人饮食要规律,要定时定量,注意细嚼慢咽,减轻肠胃负担,对于出现营养不良或体重过轻的老年人,更应注意逐渐增加食量,使消化系统有一个适应过程。
4. 轻而易举
实践中要少油少盐,食品加工应多用蒸、炖等烹调方法,少用油炸等烹调方法。 比如吃太咸,盐分摄入过多,容易引起高血压等疾病,进而影响心肾功能。
5.注意餐后健康
《千金方》中提到“饱食百步,常手揉肚百遍,敲牙三十六遍,满身 口,则食易消,利人无诸病” 饭后慢走可促进肠胃蠕动,有助于肠胃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。